close

汗皰疹

汗皰疹名稱中有個「汗」字,但會起水泡其實與汗腺沒有太大的關係。

汗皰疹是體質性的濕疹,好發於手掌、腳掌等汗腺發達部位,早期原以為是汗腺發炎造成,後來才發現錯怪汗腺。

汗皰疹與過敏體質有關,每當溫濕度變化劇烈、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會容易誘發汗皰疹

 

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濕」息息相關,除了外在環境的濕熱外,如果胃腸功能不佳(脾虛),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體內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是長出濕疹、汗皰疹。

汗皰疹患者通常都是濕熱體質,常伴隨明顯的腸胃道症狀,例如沒胃口、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排便稀軟等。

 

中醫治療汗皰疹要先健脾袪濕,

可服用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等平性食材顧好脾胃;

若有需要,中醫師也會開黨參幫患者補氣,協助體內水份循環。

 

如果患者體內水份調節代謝功能差(腎虛),慢性汗皰疹反覆發作,中醫師則會開六味地黃丸等進一步補腎袪濕,並依症狀另加藥物,例如加防風、白蘚皮、蒺藜袪風止癢,或是加野菊花疏風熱、降火解毒等。中醫師開出的水煎藥除飲用外,也可再次煎煮,讓患處浸泡藥液。

 

鑽研紫雲膏療效且累積許多臨床病例的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劉亮吟表示,紫雲膏主要用於皮膚「乾」的狀態,它可以滋潤並修復肌膚、促進傷口癒合;至於皮膚發炎厲害或濕熱起水泡,不妨改擦「紫黃膏」(以紫雲膏為底,添加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以達到清熱去濕、瀉火解毒、消炎消腫的功效,適合用於燙傷、尿布疹、較嚴重的蚊蟲咬傷、青春痘、皰疹、水泡及分泌物較多的傷口。

 

【紫黃膏自己做】 

材料:

紫草、當歸、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各2.25克,麻油100cc,黃蠟11.25克。

不鏽鋼鍋數只、濾網數張、10cc分裝容器10個。

 

做法:

1.取不鏽鋼鍋一只,將紫草、當歸、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浸泡麻油內至少12小時。注意麻油需完全覆蓋藥材,才能溶出有效成分。

2.加熱煮沸後轉小火,煮約20分鐘至藥材焦黃,以滅菌並溶出藥材的有效成分。不可煮到藥材發黑,否則藥性會流失。

3.以篩目較大的濾網初步過濾藥材,留下藥汁。

4.加入黃蠟,趁熱攪拌使之溶解。

5.以篩目較小的濾網再過濾45次(每次過濾都要使用乾淨的鍋子),濾至無雜質。

6.逐一倒入容器內分裝。應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免高溫破裂。

7.待紫黃膏凝固後加蓋,貼標籤註明內容物及製作日期等,可存放35年。

提醒:自製紫黃膏自用送人兩相宜,但切記不可販售營利,以免觸法。

註:紫雲膏材料為「當歸、紫草各7.5克,麻油100cc,黃蠟11.25克」,其餘步驟及做法均同紫黃膏。

治本:忌食冰品、油炸、勿熬夜 

 

汗皰疹和過敏體質息息相關,想要降低復發機率,就得靠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來保養。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汗如雨下、流失水份,因此經常感到口乾舌燥。

如果毫無節制地大口喝冰涼飲料,就容易傷害腸胃運化功能,讓濕氣繼續堆積在體內;

這時如果又吃了辛辣刺激、燒烤油炸等屬性過熱的食物,濕上加熱,汗皰疹症狀會更嚴重。

 

在飲食調味及選用上宜清淡,盡量以薏仁、綠豆、蕎麥等清熱利濕食材為主,並多食用蔬果類,例如絲瓜、冬瓜、蓮子、苦瓜、筊白筍、山藥等,也可以健脾益胃、清熱袪濕。

 

汗皰疹患者不妨適量溫服(溫度高於體溫)涼性的仙草、愛玉,既能消暑氣,還可改善腸胃道悶熱的情形,減輕汗皰疹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有些盛產的水果對濕熱體質者來說不宜多吃,例如芒果、榴槤、荔枝、龍眼等都偏熱性,吃了容易火上加油;西瓜等瓜類則是太寒,吃多了會傷脾胃,使體內濕氣不易袪除。

 

中醫認為思慮與疲勞過度也會「傷心脾」,所以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時紓壓、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於緩和汗皰疹病情與降低復發率,都有很大的幫助。

 

濕熱季節可穿著寬鬆吸汗的棉質衣物,少碰水與清潔劑。

起水泡時應盡量維持手足的乾爽,但若患處只是乾燥脫屑,朱家瑜建議患者可以擦凡士林,但要避免使用含香精成份的乳液。

 

此外,過度搔抓容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往往是汗皰疹病情惡化及產生併發症的主因,因此盡量減少搔抓也是非常重要的。

 

 

轉載:康健雜誌

arrow
arrow

    shining 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